体育教育专家吴键谈体育 家长应“放手” 社会要多支持

2024-11-30 7:44:15 体育资讯 yezi1699

  近年来,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逐渐引起社会重视。据统计,我国近五分之一青少年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半数……研究发现,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近视,管理好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

  为了应对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今年9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要让孩子们动起来,互动起来,多见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

  但如何让青少年养成持续的运动习惯,让“家校社”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拧成一股绳,依旧存在着一定的瓶颈。为此,新京报记者专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

  最近5年,每年增加3万名体育教师

  新京公益:我国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程度相较以前提高了不少,但很多领域还是没发展起来,你觉得我国青少年体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吴键:从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的角度看,青少年体育已经被确立为立德树人重要途径的地位;但从实践看,青少年体育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仅仅是学科教育和运动员培养手段的状态。

  新京公益:青少年体育面临东西部硬件、软件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近10年来这种差距有改观吗?

  吴键:近十年以来,青少年体育的硬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城乡差异。在学校之外,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器材建设也有巨大的进步,尤其在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加快推进,到2025年将基本达到目标。

  就硬件而言,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是否有较高利用率,二是社区体育健身器材是否满足青少年需求。

  近十年以来,体育教师配置速度加快,最近5年,每年增加3万名体育教师,至2022年底,以中等水平配置要求,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配置基本满足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体育课时对师资的需求。这是一个跨越式进步。

  新京公益:对于普通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每天保持多大的运动量合适,最基础、最有效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吴键: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增长时期,充足的运动可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但是总体上,我国青少年普遍处于运动不足的状态。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天校内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校外也至少能够保证一小时的运动;就运动强度而言,以心率来衡量,运动时的平均心率应该达到每分钟150次。当然,这个还要因人而异。

体育教育专家吴键谈体育 家长应“放手” 社会要多支持

  至于项目的选择,更要根据具体环境条件、体育传统和个人情况而定。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现状看,集体类项目是首选,如篮球、排球、足球、橄榄球,此外,对抗性的项目也值得提倡。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儿童青少年最缺乏的是从小开始的系统性的、科学的体能训练。

  家长应“以身作则”,陪伴孩子运动

  新京公益:在主科与副科的竞争中,体育作为副科,体育课、课间操有可能被占用,有没有一些可采取的平衡措施?

  吴键:从学校现状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体育课时还是基本能得到保证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也能广泛开展,有占用现象,但是越来越少了。现在的问题是,体育课、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不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策引导,需要依靠科技手段的辅助。

  从2023年暑期新学年开始,深圳市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制度,课间开展“微运动”,并以数字化技术辅助教学、监控运动负荷,这既保证了运动时间,又做到科学锻炼,是值得推广的改革举措。

  新京公益:现在一到寒暑假,各家媒体就会报道家长带“小胖墩”“小眼镜”扎堆肥胖门诊和眼科的新闻。你认为,如何引导家长把孩子带到体育场,让体育锻炼“家校社”共同努力中的“家”成为更重要的一环?

  吴键: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遗传,“小胖墩”“小眼镜”现象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体能弱、肥胖、近视是不良生活方式的恶果,对健康构成威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研显示,出于安全顾虑,86%以上的家长不允许孩子放学后到户外运动。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的忽视,甚至是无知。

  因此,提高家长的认知极其重要。两个重要的观念一定要“植入家长的头脑”:一是运动促进大脑发育,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能帮助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促进成绩提高;二是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家长的教育”力量,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具体操作中,最好的办法是家长“以身作则”,陪伴孩子运动,起码要做到鼓励、支持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要合理膳食、规律锻炼、充分睡眠、控制屏幕使用时间。

  需要呼吁的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于孩子参与运动,家长要“放手”。同样需要呼吁的是,所有公共体育场所要向学生有序开放,要在群众身边建设更多的适合学生运动的体育场所。

  新京公益: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怎样?你认为该如何培养青少年体育自觉性?

  吴键:据中国教科院研究,因为有体育考试的拉动,全国初中阶段学生,尤其是初三、高一学生的身体素质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增长速度快、平均水平高。

  体育考试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整体上持续下降带来的不利相比,考试的作用还是有好的一面。鉴于此,体育考试要不断进行改革,如增加项目的选择性、体现特长爱好等。

  身心健康数字化管理,将是青少年体育改革的趋势

  新京公益:你曾提到体育在青少年培育中,需要有很多创新的手段,现在有做得比较好的例子吗?

  吴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学校体育面临全新的挑战。总体看,青少年体育的改革创新一直在路上。在优秀运动员培养方面,推进体教融合,探索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培养的路径;在课程教学方面,倡导大中小幼一体化课程设计,推进学练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制度设计方面,推进体育考试优化、运动伤害救济机制完善;科学锻炼指导方面,引进数字化技术,实现个别化、精准化健康管理等。

  新京公益:你之前提到过,跟别的教育手段相比,体育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健全人格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体育能赋予孩子哪些重要的品格?

  吴键: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为一种综合教育手段,当下的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方面是有所不足的。

  我们一直推崇集体类项目,就是考虑这些项目在培养公平竞争、遵循规则、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升自信心、进取心、抗挫折和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独特的综合价值。体育运动的特点,就是让青少年在沉浸式、生活化的真实情景活动中获得教育。当然,个体性的运动也各自有独特的价值,但是,从综合效率看,集体类项目更好。

  新京公益:目前有没有权威数据,统计青少年体育素质水平,这些数据能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什么帮助?

  吴键: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统计一直有。如从1979年启动的全国性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每4-5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研,还有每年组织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积累了全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其他项目的统计,在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教育统计中也都有。

  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很好地掌握了我国青少年生长发展的状况和动态发展,为政府各项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论据。近年来,基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理念,这些数据正在被应用到对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监测和干预方面。学生身心健康数字化管理将是青少年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