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历史跃迁——习近平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实践成就

2024-11-23 9:21:34 体育 yezi1699

  ——竞技体育强

  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新时代,中国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稳定在金牌榜前三,且金牌点广度不断拓展。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40金27银24铜,金牌数与美国并列第一,创造境外参赛最佳战绩,且在金牌数、夺金项目、金牌运动员数量等多个维度取得突破,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北京冬奥会时,中国健儿克服疫情等挑战,勇夺9金4银2铜,创造了中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奥运会上表现持续稳定的基础上,中国运动员在网球、赛车、拳击、国际象棋、高尔夫等项目的国际赛场上也有亮眼表现。中国竞技体育正逐步向更广阔领域拓展,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综合实力。

  ——体育产业旺

  在新时代,中国体育产业规模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体育产业迎来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长,总规模增速、产业增加值增速均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作为国民经济新力量,体育产业凸显出巨大潜力。

  体育产业成为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创新创业和促进就业的新力量。目前,中国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引领,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制造、体育传媒等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有效带动了社会就业,调整和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

  体育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催生出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培训等相融合的新模式。“体育+”“+体育”使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交叉、渗透,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兴业态。

  3.2 体制之变:新型举国体制日益完善

  举国体制蕴藏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体制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秘诀之一。

  在体育领域,传统举国体制有效提高了竞技运动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道路自信,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矛盾日益凸显。从突出能拿金牌的项目,到着力解决三大球等群众喜爱的项目长期落后的问题;从竞技体育的科研攻关、科技助力,到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指导、体医融合发展;从体育系统的备战参赛,到大型综合性赛事的筹办,都需要一种新的体制调动政府、社会、行业与市场的力量合力攻关。

  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有机结合,调动全国资源,实现国家目标的新机制。在竞技体育领域,它强调传统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动中国竞技体育在实现为国争光目标的基础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面对复杂世情、世纪疫情双重挑战,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是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回望7年冬奥路,一路关怀引领、谋划推动,5次深入实地考察,4次召开专题会,足迹遍布3个冬奥赛区,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汇聚起举国办冬奥的强大合力。

  七年间,中国很多冬奥项目从无到有,有的项目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有冬奥场馆全部提前完工;京张、京礼高速全线通车;京津冀环保工作成效显著;城市建设和治理能力快速提升;志愿服务热情周到……这不仅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在统筹协调、组织动员、贯彻执行、优化配置资源等方面的能力,更凸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办成事的优势。

  ——新型举国体制提升了中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相较传统举国体制重视竞技体育“奥运争光”的单一目标,新型举国体制强调把争光与育人结合,既看运动成绩也看超越自我;既看金牌、奖牌,也看全民健身;既看运动项目发展,也看举办大型赛事的遗产效益。竞技体育实现了竞技、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新型举国体制为竞技体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新型举国体制解决的是竞技体育“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高质量发展问题,能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优势互补,政府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教育、参赛及科技攻关方面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科研成果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化。

  ——新型举国体制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成功举办了南京青奥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国体育健儿获得世界冠军和破世界纪录的数量快速攀升。这些实践都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为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3.3 主体之变:全民参与渐成风潮

  在新时代,体育部门坚持开门办体育、放手办体育、全社会办体育,逐渐形成体育发展新模式。

  ——开门办体育,激活新引擎。2021年7月24日,清华大学学子杨倩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夺得中国代表团当届奥运会首金。清华大学正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典型代表。得益于国家队办队模式多元化,学校、地方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放手办体育,催生新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按照国务院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体育系统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既做简政放权的“减法”,也做加强监管的“加法”。体育部门主动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放权,体育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的潜能得到激发。

  ——全社会办体育,打开新思路。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三人篮球、滑板、帆船帆板等队伍的许多运动员来自社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院校;从第13届全运会起,群众赛事活动开始走上这一中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的舞台,深度激发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中国正努力使幼儿、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妇女、职工等不同年龄、不同类别人群的体育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路跑赛事“长热”备受瞩目。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从2014年的51场增加到2019年的1828场,5年增长30多倍;疫情后路跑赛事快速恢复,2023年全国共举办路跑赛事580场,参赛总人次550万;2024年无锡马拉松有超过26万人报名,创下国内马拉松赛历史新高。

  乡村体育刮起劲风。全网超480亿次的综合浏览量,让“村超”成为顶级体育流量;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让乡村篮球联赛有了“全国版”;乒乓球、羽毛球、龙舟等也都出现了乡村体育赛事,多元“乡村体育IP”成为体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抓手。

  残疾人体育活动日益丰富。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活动开展,体育成为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4 心态之变:开放、自信、包容的大国胸怀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开门迎客”到“天下一家”,从“我”到“我们”——14年间,中国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者”变为“引领者”,成长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屡次赞扬的“奥运新标杆”。

  这背后是中国体育近年来的心态之变。今天的中国体育,正以开放包容、自信挺拔的姿态,吸引世界目光。在新时代,中国体育实现了无数历史性突破,一次次提振着中国人的信心与士气,中国民众对于体育的心态也由此不断变化。

  “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的话掷地有声。开阔的时代孕育斑斓的梦想,“成功”有了多重定义。人们跳脱出“唯金牌论”,形成更加开放多元的价值体系。

  赛场内外,青年一代运动员妙语连珠、率真友善、阳光自信、视野宽广,尽展青春中国风采。东京奥运会上,张雨霏向战胜白血病的池江璃花子送出拥抱;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和教练面对裁判打分争议做出大度回应,临阵受伤的高宏博得到全场最低分却高举双手、笑容灿烂;巴黎奥运会上,获得羽毛球女单银牌的何冰娇手持西班牙奥委会的徽章登上领奖台,以表达对半决赛因伤退赛的对手马林的支持……人们不仅为冠军喝彩,更为这些展现人性光辉的时刻致意。

  面对金牌和成绩,我们更加自信、从容、大度、理性。巴黎奥运会上,面对种种不利条件,中国游泳队劈波斩浪,强势拿下两枚金牌,发出了代表中华健儿自强不息精神的呐喊;射击队员更加勇于表达自己,刘宇坤等夺金运动员在赛后采访时妙语频出,彰显新一代运动员越来越明显的“松弛感”;郑钦文在网球赛场实现突破,赛场的坚韧和赛后的洒脱同样让人动容。

  心态之变折射文化之变。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北京冬奥精神高度凝练地展现了中国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的风貌,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时代,中国体育活动内容不断丰富,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项目从电视上的“看一看”,变成了大众广泛参与的“试一试”。路跑、广场舞、冰雪运动热度不减,骑行、徒步、露营方兴未艾,飞盘、滑板、冲浪备受年轻人喜爱,钓鱼也不再是中老年人专属。运动转变着社会审美与健康观念,成为社交新方式。

  全民健身带火了民族运动品牌。年轻人追捧“国潮”,为民族文化深感自豪。中国品牌放眼世界,特步致力于“做世界级中国跑鞋”,“中国李宁”亮相纽约、巴黎时装周,匹克“态极”系列在海外收获好评。2022年8月,安踏取代耐克登顶中国运动品牌市场,实现国货逆袭。

  这皆是文化自信的鲜明体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今日中国不可磨灭的精神底色。它引领着有丰富内涵的中国体育走向国际舞台,以开放、自信、包容的形象,不断赢得世界的尊重和掌声。

  3.5 生态之变:公正、廉洁、鼓励创新的清朗环境

  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体育法治水平,持续推进反兴奋剂、反腐败斗争,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以赋能体育高质量发展,营造公正廉洁、风朗气清的良好生态。

  ——坚持依法治体,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从《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一份份重磅文件出台,为体育强国梦擘画宏伟蓝图。根据这些全国性文件,各地方也因地制宜地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体育事业的法治支撑更加全面、有力。

  2022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审议通过。这是该法自1995年颁布施行后,时隔近27年进行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修订。此次修订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从法律层面解决了体育领域重大的基础性、整体性问题。

  体育法规定的体育仲裁制度在2023年2月成为现实——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依法依规化解体育领域纠纷,为体育强国建设保驾护航。截至2024年1月31日,该委员会共受理体育仲裁申请24起,已审理6件。

  ——坚持反兴奋剂斗争,培育清正廉洁之风。

  赛风赛纪问题向来被牵挂。他强调,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2020年底,涉兴奋剂违法行为正式“入刑”,迈出中国反兴奋剂斗争历史性一步。

  “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也是北京冬奥会廉洁办奥的要求之一。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会理念,中国严格践行,勤俭节约、杜绝腐败、提高效率,打造了纯洁奥运样板,以体育之光映射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反腐倡廉,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为营造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中国体坛正在“刮骨疗毒”。2023年,包括中国足协多位原高、中层官员和足球从业者在内的数人在反腐风暴中落马,展现了中国净化生态、反腐惩恶、推动行业正风肃纪的决心。

  体育系统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靠体吃体”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处。体育领域释放出了有腐必反、失责必问的强烈信号,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肃清体育行业不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政治生态。

  ——坚持科技创新,构建更美好生活。

  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战略支撑,在体育高端仪器设备制造研发、提高竞技体育科学化水平、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实现体育产业提质升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举办过程,是前沿科技的一次集中展示:奥运史上首次实现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首台国产雪蜡车亮相、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打造“最快的冰”、雪上项目实现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安排部署80个科研项目,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落地应用。

  体育与科技融合共生,切实造福着百姓生活。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个人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便捷健身与观赛、丰富运动体验等提供了更多可能。

  1 8 8-3 1 1 8-3 2 1 3

  旅游康养景区,农村农业园区,场馆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市政园林绿化、矿山土壤环境等投资运营改造智能化升级!

  生态研究

  燕行说道

  媒界评论

  体教前沿

  生态瞭望

  燕行书屋

  健身家园

  政策公告

  生态融合

  燕行视角

  国学经典

  国体认证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