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美丽中国”在行动

2024-11-15 11:04:28 体育资讯 yezi1699

应对气候变化,“美丽中国”在行动

  如果说去年全球范围内的高温天气让人们意识到全球变暖已不再只是警告,那么最近西班牙发生的欧洲本世纪以来致死人数第二多的洪灾,让人开始思考降水模式的变化也与全球变暖紧密相关。世界气象组织11月1日表示,其最近发布的《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表明,随着气温上升,水文循环正在加速,全球正面临着水资源过剩和短缺并行的双重挑战。而较热的大气层能够容纳更多的水汽,进而导致暴雨发生,西班牙此次洪灾便是这一现象的例证。

  去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规模空前,展示了全球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雄心。COP28根据《巴黎协定》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进行了首次“全球盘点”。盘点结果显示,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再到为脆弱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所有气候行动领域的进展都过于缓慢。因此,各缔约方通过一项决定,即在2030年前加快所有领域的行动,包括呼吁各国政府在下一轮气候承诺中加快由化石燃料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这是2024年9月19日拍摄的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会场的阿塞拜疆巴库奥林匹克体育场。新华社发(托菲克·巴巴耶夫摄)

  正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COP29)主要任务是制定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并为各方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作准备,因此被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寄予厚望。各方都在期待能够在本次大会上就气候资金达成积极成果,也在关注发达国家切实履行责任,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格林纳达的西蒙?斯蒂尔(SimonStiell)在10月17日的一次演讲中所强调,“COP29一定要成为一个达成可执行目标有实际成效的大会”(COP29MustbeaStand-and-DeliverCOP),这也是很多参会者的期待。2024年是《公约》生效实施30周年,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相关报告,中国主张COP29应该坚定落实《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立的目标原则及制度安排,这始终是各方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最大确定性和根基。

  中国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生态环境部11月6日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表明了中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立场和主张:

  一是坚定坚持《公约》及其《巴黎协定》。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多边主义是全球行动的基本遵循和根本出路。中方认为在履行责任方面应该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尊重国家自主决定“自下而上”制度安排。

  二是实质性推进实施手段支持。COP29是气候资金谈判关键节点,应以达成有力度的新集体量化资金目标(NCQG)为重点成果,同时推动落实技术能力建设领域支持。资金方面,首要是根据《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条款,落实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动员资金并确保出资透明度的义务,在此基础上撬动私营部门资金。特别是发达国家必须切实兑现延续到2025年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承诺并补齐缺口,拿出适应资金翻倍路线图,依托NCQG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可预测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中方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及各自能力等原则的重要性,COP29不应引入或实施有悖于《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有关原则的融资机制或工具,特别是COP29不应引入债务相关讨论。

  三是切实加强国际团结合作。近年来一些国家拉“小圈子”,借气候之名实施单边保护主义措施,构建绿色壁垒,干扰绿色产品和产业自由贸易投资,打断低碳技术转移扩散,这些行为严重损害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互信和能力,将增加不必要的负面溢出效应,提高各国履约成本。COP29应推动各方摒弃单边措施,包括美欧实施的单边主义措施,加强团结合作,为气候多边进程提供正能量和有利条件。

  四是务实推进公正绿色转型。气候行动有效性根植于各国实际,只有尊重各国不同起点发展阶段和国情能力,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框架下推进公正转型,全球才能真正实现气候雄心。COP29应落实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出资责任义务,同时以促进性国家自主决定的方式,为各方搭建交流履约行动进展和最佳实践的平台,促进各方积极务实重信守诺合作落实《巴黎协定》,而非一味追求设定减排目标。

  中方认为本次大会应该是一届改善履约环境提升全球落实能力的大会(EnablingCOP),着力去除导致当前气候行动“失能”(disable)的因素,回应发展中国家赖以实现气候雄心却长期未受重视的诉求,成为一届实施手段大会(AMeansofImplementationCOP)和合作大会(ACooperationCOP),并坚持务实导向,尊重各国基于不同国情推进转型的努力。

  正如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11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中国是气候变化领域的行动派和实干家。”

  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人们参加“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主题边会。新华社记者孟菁摄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研究部主任韩文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受到各国尊重。“如果无视这一原则,单边设置碳边境调节机制,以应对气候变化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或者过于泛化产业安全概念,对电动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加征关税等做法,不仅会对多边贸易体系造成冲击,最终也不利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韩文亚说。

  COP29期间,生态环境部还举行了“全球经济气候与贸易政策协同”边会。韩文亚认为,从全球层面看,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产业气候与贸易政策协同,可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而公平合理便捷的绿色贸易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加快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国家或地区层面看,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产业气候与贸易政策协同,有利于拓展绿色低碳产品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美丽中国”在行动

  2020年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中国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内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新的部署和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充分体现出我国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格局。

  11月11日,由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协办的“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COP29)中国角举行。在主旨演讲环节,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这样概括中国的实践:中国坚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推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他表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增强政治互信践行多边主义,认真兑现承诺强化全球合作,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巴库,工作人员向参加“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主题边会的嘉宾介绍情况。新华社记者孟菁摄

  在由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胡军主持的“美丽中国实践优秀案例分享”环节,黑龙江浙江等地分别介绍了实践经验。

  黑龙江省伊春市副市长史春光介绍,伊春市持续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一体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多年高于97.5%。他说,“我们依托‘冰雪+森林’优势,创新发展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教育,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浙江省衢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卫兵介绍,衢州市通过碳账户和生态账户两个账户,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协同互促,探索“两山”相互转化新路径。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双碳”制度创新,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杨姝影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最近十年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亿吨。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

  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创造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实践。“从一些关键的指标上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低到2023年的30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了89.4%,长江干流连续4年黄河干流连续2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应对气候变化,“美丽中国”在行动

  与此同时,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加强,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近年来,主席多次强调各国应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2023年11月在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时,他指出中美在气候变化等领域存在广泛共同利益;2024年5月,在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时,习主席强调要深化中欧绿色伙伴关系,中欧在绿色方面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2023年10月,在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习主席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促进绿色发展”。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

  2023年11月,中美气候特使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将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低碳省/州和城市等作为重点合作领域。

  此外,中国还持续推动绿色气候基金和全球环境基金,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支持力度;支持联合国人居署设立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举办首届颁奖活动。目前,中国已与俄罗斯巴西等14个国家签署绿色发展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

应对气候变化,“美丽中国”在行动

  长期以来,中国持续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2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开展系列援助与交流,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中国提供并动员的气候资金不仅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还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了帮助。

  “中国将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发挥中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早期预警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物资援助技术援助交流研讨联合研究等方式,开展务实合作项目。”夏应显在生态环境部11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走上全面绿色转型轨道,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已成为风电光伏设备和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国,推动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杨姝影对本刊记者说。

  11月11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Solheim)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诺拉·哈姆拉吉(NouraHamladji)在边会发言中指出,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展开气候合作,应当为此点赞。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事处主任德钦策林(DechenTsering)表示,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在技术投资增强韧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国内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大背景下,各国应继续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共同的挑战。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